結語:全球化、中華傳統與中醫藥
事實上,傳統中醫藥在內地的境況是頗為特別的情況,因為傳統醫藥復興的現象其實是個大趨勢,不僅出現在香港,也相繼出現在台灣、日本、韓國、印度、甚至美國等現代化社會。有論者認為世界各地傳統醫藥的復興趨勢,與20世紀下半期的全球化有關:當一個地區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對比,常會引起文化自覺和民族認同的意識,促使其政府、知識分子和民眾有意地保留甚至加強原有的、傳統的生活方式,如飲食風俗、宗教信仰、建築藝術和醫藥傳統等。在全球化過程中每個地區既傳入外地文化,也保留原有文化,社會生活就變得愈來愈豐富,民眾的選擇也就更多。激活本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
除了激活本土文化以外,全球化也帶來醫藥文化的多樣化。20世紀初期,科學醫學自西方向全球各地迅速散播,不斷擴展和日益強大,到20世紀下半期以後,傳統醫藥(尤其是有組織的制度性醫藥)在強調保育本土文化中得到復興的機會。在這個全球化的揉合過程中,以科學理性為基礎的環球醫藥得到流傳,代代相傳的本土醫藥也沒有放棄,希望兩者都發展起來,產生互補的作用,或讓民眾有更多的過擇。
此外,除了文化自賞與民族主義的因素以外,各地傳統醫藥也可能與國際組織的積極推動推動有關,例如世界衛生組織於1997年5月第13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各國政府重視其傳統醫藥,加以發展,並制訂適當的規例以配合國家保健制度。此後,世界衛生組織、不斷向各國宣傳和在多個國家進行研究,努求提高傳統醫藥的質素和擴大其服務範圍。另一個例子是,在全球多個國家行醫的中醫學界於數年前組織起來,先後舉辦了7次規模龐大的「世界中醫大會」。最近一屆的大會,是於1998年8月在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字柏克萊分校舉行。中醫藥組織的全球化,加以世界衛生組織與著名學府的支持,應有助於傳統中醫藥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