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批內地孕婦、尤其是「雙非」孕婦湧港產子,不僅對本港產科服務構成極大壓力,更掀起了一場「爭資源」爭議。事實上,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並非新近出現。
事情起因
一、莊豐源案
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緣於2001年的「莊豐源案」,法院是根據《香港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可判定為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莊豐源案」為內地孕婦在港生育打開了合法的大門。莊豐源父母皆為內地人,於1997年9月持雙程證來港探親期間誕下莊豐源。後來入境事務處將莊豐源遣返內地,其祖父提出訴訟,香港終審法院於2001年裁定,根據特區小憲法《基本法》第廿四條,不論莊的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他們在香港所生的中國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權。自此,即使父母不是香港人,他們在港所生的中國籍子女擁有居留權,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享有社會福利和權利。
二、一孩政策
內地實行的「一孩政策」推動內地孕婦來港生育,以逃避違反「一孩政策」需繳交罰款和其他懲罰。有來港生育的夫婦表示,來港生育的費用與超生罰款差不多。
三、自由行
自2003年,北京政府為挽救香港疲弱的經濟而推行港澳個人遊計劃(「自由行」),計劃至今已推廣至內地49個城巿,這些城巿數億戶籍持有人,只需辦理簡單簽證手續,便可來港逗留一周。自2009年深圳戶籍居民更可申請「一年多次」簽証,無限制往返香港,每次逗留一周。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也非常方便。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10大好處
- 可免簽證進入135個國家和地區;
- 可輕鬆進入歐美等國留學及做生意;
- 在內地可免考試進入名牌大學,也可選讀香港的大學;
- 可享有12年免費雙語教育;
- 可享有社會福利,申請入住公屋、領取綜援及老人金等福利;
- 因為沒計劃生育政策,在港生第二胎不會被罰款;
- 可享終身醫療保障,以廉價使用優越的醫療服務;
- 居住環境安全,罪案率低,天災如地震及水災少;
- 可自由出入內地及香港,並可在美、加、英、澳等國擁雙重國籍;
- 立即省下1,000萬港元,因內地移民須投資1,000萬元才可全家移民香港,但在港產子,孩子一出生就享有香港居留權,日後更可申請父母移民香港。
問題
內地孕婦使用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令公立醫院爆滿,很多本地孕婦被迫跨區接受產前檢查和待產。而公立醫院因接收大量內地孕婦,人手不足,嚴重影響服務質素。有孕婦羊水已穿,仍無醫護人員照顧,對產婦和其家人造成巨大壓力。
個案
主管公營醫院的醫院管理局於是規定,由2005年9月起,內地孕婦需支付產科住院套餐服務費2萬元,並需在預約服務時付按金。實施產科套餐服務後,經急症室入院的問題變本加厲。產婦不預約及支付訂金,臨分娩時經急症室入院,前線醫護人員基於人道立場,被迫立即處理,事後孕婦拒絕付款,醫院亦無可奈何。有傳媒報導,一些集團向內地居民宣傳在港生子的好處,又經營酒店式住宿,安排孕婦在最後一刻經急症室入院,事後拖欠費用,這些做法令來港分娩人數急增,有些貧窮夫婦更將嬰兒留在香港,申請領取綜援。
政府的政策
市民的不滿、前線醫護人員流失和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迫使當局採取補救措施,包括增加產科病床和人手,並提高內地孕婦產科套餐收費至接近私家醫院的39,000元水平,沒有預約而經由急症室緊急入院的孕婦需繳交48,000元。
影響
對本地孕婦的影響(公共醫院人手不足,被挖角對本地孕婦有何關係?)
為了要做更多生意,私家醫院由公營醫院高薪挖走醫護人手,大肆擴張。部份公營醫院醫生則轉為私家獨立執業,在私家醫院「掛單」,以合作關係提供醫療服務。結果,公營醫護人手嚴重流失,2010年婦產科醫生流失率超過一成,資深顧問醫生和副顧問醫生流失率更高達16.6%及22.2%。因為七成本港孕婦在公營醫院分娩,公營醫院人才流失、人手不足、服務質素下降,蒙受損失的是本地孕婦,當局是難辭其咎。
亦對香港但內地配偶的影響
港人的內地配偶屬於非符合資格人士,與其他內地孕婦一樣,到公立醫院分娩需支付套餐收費。2007年公營醫院提高收費至接近私家醫院水平,很多中港家庭因無力支付39,000元費用而叫苦連天。
父母不是港人的嬰兒只要在港出生,便可擁有居港權,但中港家庭的子女,卻因父母沒有能力支付在港分娩的費用而要在內地出生,嬰孩要等候獲內地當局批出「單程證」才可來港定居,實在不公平。因此,筆者認為,公立醫院只應為本地孕婦及港人的內地配偶服務。
對醫療產業發展有影響
大批內地孕婦來港使用產科服務,表面上有利醫療產業發展,其實卻是有極負面的影響。香港專科醫生的培訓工作由公立醫院承擔,現時大批中、高層醫護人員轉到私家醫院,公立醫院員工出現斷層,更影響專科培訓。婦產科服務一枝獨秀,內科、老人科等服務本地貧苦大眾的專科,乏人問津,對各專科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內地夫婦花數萬元來港分娩,每年為私家醫院帶來10-15億元收入,其實是廉價取得居港權。私營醫療食髓知味,日後若當局推行任何阻礙其賺取利潤的政策或措施,必遭到反對。政府與私家醫院周旋數月而無法迫使其減收內地孕婦,足以為鑑。
對未來人口深遠的負面影響
過去5年出生的嬰兒,超過12萬名的父母都是內地人,未來10年將有數十萬內地人子女享有居留權,有權使用本港福利,卻未必會在香港發展,對人口結構、服務規劃造成不穩定因素。近日大批內地人在港所生子女由深圳來香港打針及醫治,鄰近深圳的北區,公營母嬰健康院爆滿,便是一個例子。
香港的人口政策,對港人的內地子女、配偶或父母來港團聚和使用本港福利,訂下配額、申請資格等各種限制,優秀人才申請來港居留亦有各種關卡,投資者至少需投資1,000萬元才可取得居留權。但內地夫婦只要支付數萬元分娩費,其嬰兒便可立刻成為香港人,這是政府制訂人口政策時始料不及。香港人口持續老化,未來20年,這些內地夫婦的嬰兒長大前,撫養率會否更加沉重?民主黨的調查發現58.7%被訪市民不歡迎父母都是內地人的嬰兒在港出生,政府如何處理巿民的情緒?
對於以上問題,政府從沒有檢討或諮詢民意。社會輿論、學者和政黨提出各種建議,要求成立跨部門小組制訂應對措施及進行長遠規劃,政府全沒回應,無視這問題對醫療體系和整體社會的深遠影響。
好處?
一、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延緩了香港老齡化社會的進程
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人口預計從2003年的680萬上升至2033年的838萬,並且人口將持續老化。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由2003年的11.7%上升至2033年的27%。年齡中位數將由2003年的38歲上升至2033年的49歲。造成這一人口結構的變化,主要源於持續的低出生率和預期壽命的延長。
長期以來,香港女性生育率較低,使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未來30年,香港每年人口自然增長近8、9萬人,約有4萬多嬰兒是港人所生;另有一半嬰兒是非港人所生,估計當中52%會在21歲前來香港居住。政府統計處認為,如果沒有內地孕婦在港生育的嬰兒,僅靠香港的死亡數字及港人的生育數字來計算,香港的人口呈減少狀態。
內地孕婦在港生育為香港人口保持增長,延緩老齡化社會的進程,帶來了動力。
二、為香港社會帶來了財富效應,刺激本土經濟
港人對自由行的內地遊客在港消費歡欣鼓舞,熱情接待。2010年,內地訪港旅客達2268萬人次,佔來港旅客人次的六成多,預期總消費將達2126億港元,人均消費近萬港元。而內地孕婦在港生育的費用約在10萬港元左右,是自由行遊客消費的10倍以上,這是內地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模式,類似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美國、加拿大等國生育的香港人,絕非貧困居民所為。
內地孕婦在港生育對香港的財富效應明顯,特別是為香港開闢了一條新的生財之路,即接生分娩服務業,由此還可擴展到美容、整形、體檢、治療、保健等方面的服務業,更符合特區政府要將香港建成亞洲區內的醫療服務中心的努力目標。
香港是世界上最開放、最具有競爭力的自由港,港人又最善於捕捉商機,一定會把內地孕婦在港生育給香港帶來的需求變成一盤利潤豐厚的生意。
讀者反饋
好一個典型中學生時代的【辯論題】。作者的觀點【自有其道理】,內地同胞【不單只是孕婦】,來港的目的除了產子外,置業、買賣股票、外匯、黃金、掃貨、探親、打工、旅遊、就醫......【目的多的是】。在大陸同胞而言,【絕對是有利】。在港人而言,是利是弊,就要【視乎對象】是否受惠於上述的活動,難有絕對的答案。站在整個【社會的發展】來看,對香港長遠的樓宇供求、醫療服務、教育規劃、社福的規劃【已埋下】【難以預測】的【變量】,將來供求【一旦失衡】,種種問題便會衍生出來,這才是港人【最擔心和關注】的。孟光, Hong Kong
以上資料均從以下網址整理後發表: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1/04/110426_hkreview_birth_business.shtml
http://www.dphk.org/?p=11315